基本信息
“三新”标准:选用材料新,设问角度新,思路方法新。
一.选择题:
(一)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未列入考纲)
(二)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未列入考纲)
(三)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1.图4是《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有人据此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B
①说明当时社会动荡,人们饮食不讲卫生
②说明少数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
③说明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
④体现了当时民族融合的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三国时,蜀汉发明了馒头,北魏人已会炸油饼,胡饼早已成为内地人喜食之物。这反映了 A
A.民族交融的色彩 B.食物品种更加多样
C.南北货物交流频繁 D.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3.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于 B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
4.“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草市”最早出现于 B
A.秦代 B.六朝时代 C.唐代 D.宋代
5.“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
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D
A.丝 B.毛 C.棉 D.麻
6.(福建省莆田四中2008届高三4月月考)右图是一张《南朝青瓷》图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它的产地是在南方;B.先有白瓷,后有青瓷;
C.白瓷的产生,为制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D.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在唐代出现
7.(北京市101中学2009届高三统练二)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该材料所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A
A.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B.隋唐时期寺院经济兴盛
C.南北朝统治者都尊崇佛教 D.北周因采取灭佛政策而强盛
8.(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据史书记载,以牛乳、羊乳为原料制成的酥酪由北方游牧民族发明,西晋时南方并无出产,南宋时江南地区盛产,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B
A.宋夏和议 B.北民南迁 C.宋金对峙 D.西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