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考试大纲》对汉字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正确识记现代汉字字形,要求掌握规范汉字,即目前通行的汉字的现代形式,包括掌握简化字,废除繁体字、异体字,不乱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汉字字形的考查,以辨析别字为主(错字放在作文中考查)。考查的范围以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
(1)考音同或音近字。
音同或音近字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把“真知灼见”写成“真知卓见”来考查,把“人情世故”写成“人情事故”来考查,把“元气大伤”写成“原气大伤”来考查,把“指手画脚”写成“指手划脚”来考查,把“振聋发聩”写成“震聋发聩”来考查等。2000年所考的16个词有14个属同音字,无疑它们应该是重点掌握的对象。
(2)考音同义近字。
音同义近字恐怕是难点中的难点,所幸是这类词并不多。如把“辞藻”写成“词藻”来考查,把“订立”写成“定立”来考查,把“先发制人”写成“先发治人”来考查,把“势不可当”写成“势不可挡”来考查等。
(3)考音形都很接近的字。
音形都很接近的字也是历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如把“辐射”写成“幅射”来考查,把“装帧”写成“装祯”来考查,把“题纲挈领”写成“提纲挈领”来考查,把“黔驴技穷”写成“黔驴计穷”来考查,把“旁征博引”写成“旁证博引”来考查,把“精神焕发”写成“精神涣发”来考查等。
(4)考形近字。
形近字在高考中也多次出现。如把“好高骛远”写成“好高鹜远”来考查,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来考查。把“骨鲠在喉”写成“骨梗在喉”来考查,“气概”与“慷慨”中“概、慨”的区分等。
<难点探究>
探究别字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有效地纠正错别字。
产生别字的原因:
(1)字形相似而误
例如:“惦”(念)与“掂”(量),(搅)“浑”与(打)“诨”。
(2)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
例如:“川流不息”误为“穿”,“投机倒把”误为“捣”。
(3)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
例如:“国籍”误为“藉”,“脱颖”误为“颍”。
(4)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
例如:“鸠占鹊巢”误为“雀”。
此外,成语中的错别字除了上面几种原因外,还因为:
①不理解成语含义致误。
“仗义执言”中的“执”误写作“直”,“直言”是直率地说。或是老老实实地说,而“执言”则是坚持说公道话,“仗义执言”。即主持正义,坚持说公道话;“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是因为不了解该成语说的是斗鸡搏斗的情景,“接”为打斗之义,“厉”为斗鸡退下来各自磨鸡嘴,准备再战,“厉”为磨之义。
②不了解成语典故的出处致误。
不了解成语典故的出处,容易写错。如把“破釜沉舟”:“滥竽充数”、“班门弄斧”中的“釜”、“滥”、“班”,误写作“斧”、“烂”、“搬”,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些成语的来历和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