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语言不简明的主要表现
(一)啰嗦
例1. 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1998年高考第32题)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③,更重要的④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⑩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解析:“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中,“之所以”和“的原因”都表示原因,显得赘余,必须任删一个。由于③处已经说了“受到坏的影响”,所以⑥处“受了坏人的影响”显然是重复了,又必须删除。⑨处“多方面的”和⑩处“各种”都有表示不止一种的意思,有些重复,因此这两处也必须删去一处。这样,答案应该是:①(或②)、⑥、⑨(或⑩)。
例2. 读下面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1993年全国高考题)
科学院举行①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②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③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⑤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⑥学术讨论,⑦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___________
(2)应改正的一处语句是___________这句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③和⑥。③因前面已叙述讨论会的内容,后面无须再重复口啰嗦。⑥因前面已有“学术”一词,无须再用“学术”一词表明讨论的性质。(2)第⑦处需改正。因为“某些问题”指代不明,应改为:这两个问题。
(二)费解
例: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回答: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1991年高考卷第25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解析:原句很长,读起来很别扭,理解起来很费事,这样的句子就是令人费解的句子,就是晦涩难懂的句子,不符合语言简明的要求。要读懂它,必须采用“层层剥皮”的方法去梳理: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禁令,那条禁令是严禁警方执行指示,指示是由市长发出的,指示的内容是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通过这样的“层层剥皮”可得到4条信息,再把这4条信息联系起来,即市长不同意——禁令不许执行市长指示——法院推翻了禁令,从而可以知道,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三)有歧义
例: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1998年高考卷第7题)
A.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 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这道题实际考查的是语言简明。简明,一简二明。题中的A、B、D三句的句意就不够明确,存在歧义的现象。A句“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他”可理解为“嘉宾”,也可理解为“别人”。B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去做某事,也可理解为“他”只背着“总经理”而跟“副总经理”一起做某事。D句中“几个学校的领导”可理解成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也可理解成几个学校的一些领导。
(四)杂糅
例1.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2000高考卷第5题A项)
例2. 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高考卷第5题B项)
解析:把两个不同意思糅合在一个句子里,使两种句子结构错杂在一起,就叫杂糅。这种句子意思缠夹不清,破坏了语言的简明性。例1犯有句式杂糅的毛病。我们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但是不能将这两种句式糅合到一句当中来表达。例2中的“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也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要么是“关键的问题是知识”,要么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将这两种句式掺杂糅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影响了句意的清晰性。
综上所说,简明是修辞问题,也是语法问题,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考对它的考查,既可放在第I卷语病题中来进行,也可放在第II卷语言运用题中来进行。复习中要注意高考考查的内容要求和题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