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复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第七讲):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

资料类别教案

复习教案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yizhi1129@163.com

更新时间2008-12-2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
2.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解答古诗鉴赏题,要正确理解题意题旨,正确理解专业概念,紧密联系具体诗句,灵活迁移课内知识,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解答时如果能够理清答题思路,可以使答案针对性更强,鉴赏更加准确。下面从十个方面解析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二、典例探究
㈠鉴赏人物形象类
例1: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思路点拨:
1.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 解说诗句的内容。结合时代背景、环境特征、作者经历,尤其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理解。
3. 点出通过描写这一形象,抒发的情感。
参考答案:
“蓑笠翁”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步骤一)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步骤二)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步骤三)
㈡鉴赏景物描写类
例2: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思路点拨:
1. 用一句话概括写景状物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鉴赏:①层次感。只要景物按由高到低、由远到近或相反的顺序规则排列,景物就会产生层次感。②动静。或者是以动衬静,或者是以静衬动,或者是动静结合。③色彩。写景物一般都要涉及到色彩,鉴赏时要对此做出点评。④形象。写景时会写到鸟、花等形象,这时可从形象逼真鲜明的角度做出点评。⑤大处着墨,工笔细描。如果景物描写起笔是从宏大的景物开始的,如从天、山这样的景物,这就叫做大处着墨。如果对细微处细致刻画,这就叫工笔细描。
2. 结合具体景物阐述特点。
3. 还可以用一句话递增总结描绘出了怎样的图景。
参考答案:
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步骤一)先由远到近;远景如(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步骤二)
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步骤一)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步骤二)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步骤三)
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步骤一)乱蝉描写雨后蝉的呜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松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步骤二)

 

查看更多成套相关资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