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辅导: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资料类别教案

复习教案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zhuzhu@sina.com

更新时间2008-12-3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一、实词 文言实词作为文言文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确定其具体含义,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我们在学习文言实词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浯的差异现象。具体地讲,就是要较好地认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1.通假字 通假字的复习,要特别注意对高中课文中出现过的通假字先行的积累,高考中出现的文章和句子是陌生的,但一般来说,其中如果有通假字,那么基本上是来源于课文中的。除此之外,要注意通假字的以下一些基本规律: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如“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的“直”通“值”。“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如“山高风距”中的“距”通“巨”。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例如“如被冰雪”中的“被”通“披”。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代替,例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 2.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类型: 词义扩大: (1)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放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例如: “皮”,本义指“兽皮”,现在指动植物表面一层组织,以及包在外面的东西,如“树皮”“封皮”等。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例如: “苦”,本是一种苦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现在的“苦”,还衍生出“辛苦”、“痛苦”等意义。 (3)由专名扩大到通名,例如: “中国”,原义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4)由原来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例如: “秋”.本指一年中的“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到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词义缩小; (1)词义的范围的缩小,例如: “禽”,原是飞禽走兽的总称,今义范围缩小为专指鸟类。 (2)词义义项的减少,例如: “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今义中只剩下“劝说”这一义项了。 词义转移: (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例如: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一般作“鼻涕”解。 (2)由表示甲动作转移到表示乙动作,例如: “走”,古义为“跑”、“逃跑”,今义为“步行”的意思。 (3)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例如: “慢”,古义是“怠慢“的意思,今义的“慢”指速度慢。 (4)由表示甲义转移到乙义时,词性也产生了转移,例如: “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属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1)褒义词变化为贬义词,例如: “爪牙”,原指勇士,武将,现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2)贬义词变化为褒义词,例如: “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 (3)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例如: “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今义多指“吉兆”。 “谤”,古义指议沦、批评他人过失,今义有“恶意中伤”的意思。 3.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白话文中常见,在文言文中尤为普遍,也是高考中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为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多种义项。高中语文课本《附录•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出340个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可作参考。 为了更好地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我们需要巩固有关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走”,最初的意义是“跑”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譬如说,“兵”的引申义有“军事、战争”、“军队”、“士兵”等,“走”的引申义有“奔向,趋向”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的方法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如“爪牙”,本义是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爪子和牙齿,《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就是用本义,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 4,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它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例如: “缓急”,在“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中偏指“急”; “异同”,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偏指“异”。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如: “园圃”,在“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中偏指“园”。因为,“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桃李”是树木,故“入园圃”是说“入果园”,“圃”无实际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应与同义词的重迭使用(即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会不相从许”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二、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考试大纲》规定常见的文言虚词为18个,下面逐一作介绍。

查看更多成套相关资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