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根据《考试说明》中有关能力考察要求,以及近八年来高考中出现的部分诗歌鉴赏题的类型,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诗歌鉴赏题的能力,对以下几种基本技巧就不能不重点训练、重点掌握。
一、调词序
题干中一般不会直接要求考生调词序。但调词序却是诗歌鉴赏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技巧。
古典诗歌由于要符合对仗、平仄和语言凝练的要求,所以其诗句中的词语往往有倒装现象。因此,要理解诗句,首先就需要调顺词序,将具有倒装特点的诗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排列词序,即一般按照(定)主、〔状〕谓、(定)宾〈补〉的词序习惯排列。
如对0三年全国II卷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泉声危石咽,日色青松冷(或:危石泉声咽,青松日色冷)。这样,让“危石”和“青松”分别做谓词“咽”和“冷”的状语(或让它们分别做“泉声”和“日色”的定语),则泉声呜咽、日色阴冷的原因也就自然明朗了。其它如对0五年全国II卷 “抱膝灯前影伴身”:灯前抱膝影伴身;对0六年全国II卷 “数枝幽艳湿啼红”:数枝幽艳啼红湿;对0八年全国II卷“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沙明宿鹭拳,天阔飞鸿退。在这样重组词序的基础上再进行其它各种解读,就容易多了。
二、抓诗眼
1.找出诗眼:所谓“诗眼”就是炼字。由于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对偶的需要,因此“诗眼”一般出现在上下两句中相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要是五言律诗,就出现在第三或第五个字上,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它是诗人用心琢磨的结果,因而也最富表达力,最为“精炼传神”。
如上例中的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诗眼都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三个字上。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眼则分别在上下两句中的第五个字上。(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至于七律、绝句和其它体裁的诗歌,其诗眼出现的位置则不太固定。
2.分析“好处”:分析诗眼的好处,就是要结合诗眼所在的整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有时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或中心),来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意蕴,把握其优美的艺术效果,进而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它实际上就是要求围绕诗眼、将其所在的整个诗句散文化,从而使诗句中包含的某种特定内容通俗化、明朗化起来,进而概括出其所表现出的意境、形象或情理来。
如上例中 “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答案)”。这里,散文化后泉声的“呜咽”和日色的“阴冷”都比原诗句中明朗多了,从而也使人容易领略到“幽静孤寂”的意境。又如0八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全国I 卷中要求对“小雨丝丝欲网春”一句中的诗眼“网”字进行赏析,全国II 卷中要求分别说出“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两句中的诗眼“拳”、“退”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