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历史教案>>历史其它

历史:第8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资料类别教案

其它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使用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360222689@163.com

更新时间2008-6-18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本课教案是根据最新课标人教版编写,规范实用。 A教学目标 B重点与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C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阅读指导法。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同志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讲述内容】 复习提问: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是什么? A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B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过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说明改革不可避免,第一个站出来担此大任的人是雄心勃勃的赫鲁晓夫。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