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 重农抑商 ” “ 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 农业的起源
1、时间:远古时代;
2、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起源: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4、特点:以精耕细作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各地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
(二)农具的变革
1、农具:
•远古时期:刀耕火种(木耒、骨耜);
•商周:青铜工具;
•春秋:铁农具、牛耕;
•西汉:犁耕法;
•唐代:曲辕犁。
2、灌溉工具:
•东汉、三国时期有了翻车;唐朝时期有了水转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
•春秋:芍陂
•战国:都江堰
•两汉:漕渠、白渠
•西域:坎儿井
(四)耕作方式的演变
1、简单协作(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商周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
2、自耕农经济(春秋时期开始)
•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评价:优点:①比较稳定;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 弊端:①比较劳苦;②比较脆弱;③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
二、土地制度的变迁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耕地沟洫纵横,形同“井”字,称为 “ 井田”。这种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