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语文试卷>>语文其它

2008年江苏省各地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古诗鉴赏题汇编(二)

资料类别试卷

其它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mlxq369@yeah.net

更新时间2009-1-16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⑥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17.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4分)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