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解析
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突出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而较少选用小说、戏剧等。《考试大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包含3点内容:
1.理解(B):
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
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特点
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
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
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有利于课程文化的建设。
2. 现代文大阅读设题的特点
设题遵循了考纲对现代文大阅读的能力要求,新课程卷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层级进行考查。纵观历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我们能发现在设题和答题上也同样有一些规律可寻:
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②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③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⑤保持题型的相对稳定、整齐。
⑥开放与限制结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特点。
这些设题特点,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规律的概括,也同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教师把握了这些特点,可在应试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循这些规律正确作答,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
三、复习方略
1.熟悉高考考查的各类文体知识。
要想读懂文章,头脑中必须有关于文章阅读的理论武器。
比如散文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
①注重铺设文脉。文脉主要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即纵贯作品的脉络(线索)。起“纵贯”作用的,可能同时有几种因素,像时间推移、人物的串连、情感的逐层加深、视角的变换与连接(空间转移)等等。
②注重过渡和照应。散文,特别是比较长的散文,涉及的材料多,头绪也多,材料之间又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上的联系,所以,在过渡和照应方面也非常讲究。
③注重舒卷自如,浓淡相宜。“舒”与“卷”,也可以说成放(展开)与收(收束)。
2.掌握各种写作技法
如从写景角度和方法来看,可以有远近、高低、大小、水陆、动静、点面、直接间接、正面侧面、形声色态味等角度;从修辞方面看,可以有比喻、比拟、对比、反复、排比、夸张、顶真、用典、双关等手法;在表现方法上,可以有铺陈渲染、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等。
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各种技法,明确其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触类旁通,学会迁移
以课本为“本”,是“最佳选择”。因为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例子”,有代表性,这些给我们的阅读训练提供了各种典型的规范的语言材料,在接触、体验和分析比较中找到语言现象的特点与规律,进而获得因反复训练而形成能够迁移的阅读能力。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