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导学

2009高考语文考点拯救方案:鉴赏诗歌技巧(一)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不限

上传人mlxq369@yeah.net

更新时间2009-4-14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参考答案
一、(1) 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
二、(1)、本诗围绕一个“望”字,写了过去、当前、未来三种情景。首句概括过去几个月的艰难行程,可以是“回望”过去的艰难行程;第二句写“行人”(诗人自己)立马山头,缓辔踟蹰的场面,含蓄表现诗人当时油然而生的特殊感触,可以说是“怅望”;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申述自己立马踟蹰的缘由,可以说是“遥望”,意味深长。
(2)、蕴含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这两句描述的情景是:诗人即将进入蜀川,再无崎岖之苦,但四周的高山,更加阻隔了与故乡的通路,连登高以望东吴(作者故乡苏州)之处也没有了,这就把思乡之情更加深化了;蜀川,指四川盆地,用“平似掌”来比喻,形象而贴切。诗人面对展现于眼前的蜀川,应是心情开朗,但到了川中,离乡越远,乡思越切,这种相反的心情,构成了此诗深婉而不低沉、萦回而不失开阔的基调,准确表现作者的感受。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