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用文字表达思维——思维是内核,文字是外形。在高考试题中,写作是主观性最强的一道题目,写作题没有答案,只有评分标准;作文的“答案”,分别掌握在写作者和阅卷人手中。这个特征,决定了作文备考的方向——将提升应试能力纳入写作素质的渠道,使思维和文字能力在合理的渠道中充分展示,从而实现写作者主观展示与阅卷人主观认可的契合。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坚决把作文题放到熟悉的生活中表现。
认识、感悟熟悉的生活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环节,唯此,才能充分展开释放能力。形象说来便是——“一枝一叶一盆土”。
老舍先生说:“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是写作的至理名言,也是考场作文的必由之路。写熟悉的生活素材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盆土”。细节决定成败,用细节充实素材,充分认识感悟,给素材注入灵动的活力。
一个“细节”,一个“感悟”,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以此为基础,写作备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对题目的认识与信心;二、自我充分有效的准备;三、构建联想想象的桥梁。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