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D项是边塞诗格调发生的变化,并没有直接进入边塞诗中。ABC项根据文章第③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2.B(A项概念范围扩大,在原文①段中有“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的信息。C项强加因果,综合原文①段中信息,唐初“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而不仅仅是因为“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D项时间范围缩小,在原文②段中有“当时被称为边塞”的信息。)
3.D(A项“只要……就……”的判断过于绝对。B项强加判断,原文②段中有“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一一西北、朔方、东北”的信息。C项根据原文④段中“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信息推断,造就边塞诗还有其它元素。)
4.B(“降”是“招降”或“使……降服”之意。)
5.C(②是表明他不徇私情,⑤表现他的忠勇,⑥是表现李通对太祖的忠勇而得到的封赏,不是直接表现他的“秉义不顾”。)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