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但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哲学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就是一个多面体,需要全面评估和多角度审视。总体来说,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状况是有喜有忧,有“爬坡”也有“滑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滋长以及人生意义感和道德理想的丧失等深层危机,又消解着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新的思想观念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要被当前一些非道德现象吓住,惊慌失措,失去信心,甚至被怀旧复古情绪左右,而应看到当前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出现了解放思想和道德进步而盲目乐观,对处于次要、支流地位的道德消极方面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要防微杜渐,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救治深层的道德危机,重振人们的道德理想和道德精神,防止道德状况向着不利的方向转化。这就客观上要求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