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913年湖南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各类企业23家,资本总额为363。2万元,其中矿业占15家,资本额为252。2万元,分别占同期企业总数和创办资本总额的65。21%和69。64%,而轻工业分别只占企业总数的和资本总额的26。1%和20。93%,公用事业只占企业总数的和资本总额的8。7%和6。17%。
在湖南的近代工业中,创办最有成效的当属矿业,这与湖南矿藏量丰富有密切关系。在湖南诸矿藏中,除煤、铁外,尤以铅锌矿、锑矿藏量为最。湖南的矿藏虽极丰富,因统治者时加封禁,加之技术落后等原因,一直未能很好地加以开采和利用。
1895年10月,陈宝箴就任湖南巡抚。他上任后,在工业发展中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奏请开设官矿领导机构——湖南矿务总局。据陈宝箴奏称:“湖南山多田少,物产不丰,而山势重叠奥衍,多砂石之质类,不宜于树艺,惟五金之矿,多出其中。”故请“选择铜、煤、铅、磺等矿较有把握之处,试行开采。”
1896年4月24日,清政府批准了陈宝箴设立湖南矿务总局的奏请,随即该局正式成立。陈宝箴委派刘镇为矿务总局总办,朱彝为会办,邹代钧、张通典为提调,会同地方官一起维持全省矿务,矿务总局在湘阴县城设立转运局,凡官办、官收的各种矿砂需要运出销售的,概交转运局收存,由总局统一销售,对私人运销矿砂则一律严禁。因此,湖南矿务总局成立后,全省的矿务实际上都由总局统辖起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矿砂售价一落千丈,许多矿厂由于经不起这一冲击而纷纷倒闭,使刚刚起步的矿业生产又陷入萧条。
与此同时,1912年湖南省当局在长沙筹建了湖南第一纺织厂,也因政局的动荡和缺乏经验,时停时开,直到1920年才勉强投产。此后湖南政府的工业发展也曾力图挽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因政局不稳,一直未能得到较快发展。
这一“萧条”就是20年,到抗战前夕的1938年,湖南近代工业企业仅剩下90余家,而且大部分规模很小。此时,同样是战争,还处于“后方”的湖南工业再一次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对战争准备不足,仓促内迁,致使上海5000多家工厂企业内迁的仅152家,加上南京、无锡、镇江各地200余家共计448家,技工12000人。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