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化学教案>>化学备课教案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8讲《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2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化学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dili_2008@126.com

更新时间2009-9-1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竞赛要求】

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知识梳理】

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

最初阶段人们从性质上认识酸碱。酸:使石蕊变红,有酸味; 碱:使石蕊变蓝,有涩味。当酸碱相混合时,性质消失。当氧元素发现后,人们开始从组成上认识酸碱,以为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盐酸等无氧酸的发现,又使人们认识到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阿仑尼乌斯(Arrhenius)的电离学说,使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发生了一个飞跃。 HA = H+ + A 电离出的正离子全部是 H+ MOH = M+ + OH 电离出的负离子全部是 OH。进一步从平衡角度找到了比较酸碱强弱的标准,即阿仑尼乌斯理论在水溶液中是成功的,但其在非水体系中的适用性,却受到了挑战。例如:溶剂自身的电离和液氨中进行的中和反应,都无法用阿仑尼乌斯的理论去讨论,因为根本找不到符合定义的酸和碱。

为了弥补阿仑尼乌斯理论的不足,丹麦化学家布仑斯惕(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里(Lowry)于1923年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查看更多成套相关资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