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要求】
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知识梳理】
一、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
最初阶段人们从性质上认识酸碱。酸:使石蕊变红,有酸味; 碱:使石蕊变蓝,有涩味。当酸碱相混合时,性质消失。当氧元素发现后,人们开始从组成上认识酸碱,以为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盐酸等无氧酸的发现,又使人们认识到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阿仑尼乌斯(Arrhenius)的电离学说,使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发生了一个飞跃。 HA = H+ + A- 电离出的正离子全部是 H+ ;MOH = M+ + OH- 电离出的负离子全部是 OH-。进一步从平衡角度找到了比较酸碱强弱的标准,即、
。阿仑尼乌斯理论在水溶液中是成功的,但其在非水体系中的适用性,却受到了挑战。例如:溶剂自身的电离和液氨中进行的中和反应,都无法用阿仑尼乌斯的理论去讨论,因为根本找不到符合定义的酸和碱。
为了弥补阿仑尼乌斯理论的不足,丹麦化学家布仑斯惕(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里(Lowry)于1923年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