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认识及评价
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必须听命于中央政府,二者相辅相成。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权威,君权至高无上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
2.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中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不断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3.两大基础和两对矛盾:
①两大基础: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理论基础是“外儒内法”。
②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表现在君权加强而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的矛盾表现在中央权力加强而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4.作用与历史影响:
①从积极方面来看,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②从消极方面来看,君主专制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在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危害尤为严重。
总而言之,从历史发展来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使得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其在明清时期则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的成长,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