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析课文
(1)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梅”比喻什么?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梅”比喻人才。梅之产地多,“皆”字暗示产梅之盛,这些比喻天下人才多。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中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病态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喊出来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内心险恶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