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欧剧变
80年代波兰的社会经济状况
70年代上半期,波兰实行高速发展战略,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4%,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3.7%。波兰领导人为取得的成绩感到很乐观。但是,过分依赖西方技术,片面追求高速度、高积累和高消费,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外贸入超,外债剧增,财政赤字增加,加上农业歉收,使1975年前后,波兰的经济形势恶化。1976年6月,政府决定大幅度调整食品价格,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类、黄油和糖的价格上涨50%~100%不等,提价部分由政府以补贴形式给予等价的现金补偿,但广大人民很不满意,全国各地掀起了抗议高潮,甚至出现了流血事件。政府不得不取消了涨价决定。1976年底,波兰党和政府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发展速度,收缩投资规模,并从根本上放弃高速发展的战略方针,但没有能够改变经济恶化形势,70年代末,国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1980年7月,政府决定提高肉类零售价格40%~60%,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浪潮。8月14日,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的1.6万名工人举行罢工,各地工人纷纷响应,并提出了政治要求。8月底,波兰党和政府被迫同意工人有权组织自由工会,工人宣布确认宪法和党对国家的领导。9月5日,格但斯克成立了以列宁造船厂电焊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即独立自治工会)。同时,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八届六中全会,解除了盖莱克的第一书记和政治局委员的职务,由卡尼亚继任。波兰的形势继续恶化,团结工会成为全国性的工会组织,11月,最高法院批准,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的团结工会成为合法组织。团结工会通过抨击时政,作出许多美好的承诺,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几个月后,全国1 300万工人中有1 000万加入团结工会,其中有波统一工人党1/3的党员大约一百万。由于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社会更加动荡不安,1981年2月,国防部长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部长会议主席,10月,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2月,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全国实行军管,局势逐步稳定下来。1983年7月,波兰议会宣布取消战时状态。在此期间,团结工会解体。在稳定国内政局的同时,1983~1986年,波兰实行经济改革,发展生产,如改革计划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改革价格制度和税收、工资制度,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和管理,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到1985年,国内经济基本恢复,开始从回升走向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1985年11月,梅斯内尔出任部长会议主席。第二年5月,逮捕了瓦文萨等几十名持不同政见者。1988年,波兰的经济形势再度恶化,上半年,全国居民的收入虽然增加了63.7%,但通货膨胀率也高达51%,更严重的是市场供应严重匮乏,造成人心浮动,团结工会乘机东山再起。9月,梅斯内尔政府集体辞职,拉科夫斯基上台。新政府为了稳定国内政局,对团结工会等反对派采取了宽容的政策。1989年2~4月,统一工人党和团结工会等各方派代表参加圆桌会议,达成关于团结工会合法化和实行议会民主等协议,并决定在1989年6月举行大选。此后,波兰形势急转直下,在6月的议会选举中,团结工会获胜;7月,举行总统选举,雅鲁泽尔斯基以一票的多数当选为总统。9月,波兰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体的政府,并在12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1990年1月,四十多年来一直居于执政地位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布停止活动,同年12月,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取代雅鲁泽尔斯基,成为波兰总统。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