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汗国的建立与分裂
突厥和铁勒同族,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突厥以狼为图腾,共有10个氏族(姓),其中以阿史那氏最显赫。突厥最初活动地在准噶尔盆地之北,约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移到高昌北之北山(今新疆博格达山),掌握冶铁技术。5世纪中叶,漠北柔然族强大,占据高昌一带,突厥人被迫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金山形似兜鍪(dōu móu,即战盔),俗呼兜鍪为突厥,因而这支铁勒部落遂以突厥为族号。突厥人受到柔然的蔑视,被称为“锻奴”。
6世纪初,柔然衰落,突厥乘机发展势力。西魏大统十一年(545),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降铁勒五万余户,力量更加强大,中原王朝对其刮目相看。大统十七年(551),西魏文帝把长乐公主嫁给土门,突厥与中原王朝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西魏废帝元年(552),土门发兵大败柔然,在我国北方建立起以漠北为中心的突厥汗国,自立为伊利可汗。可汗牙帐(汗廷)设在于都斤山(又作乌德、郁督军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此山被操突厥语的部落视为圣山)。木杆可汗在位时(553~572)消灭柔然,威服塞外诸族。突厥汗国是一个草原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国家。大可汗之下以兄弟、子侄为小可汗,分领部落。下有职官叶护等28个等级,皆世袭。突厥汗国制定了保护私有制的刑法。征发兵马及收赋税时,刻木为契并附上金箭,用蜡加封盖印,作为凭信。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