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明朝中后期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奸臣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宦官专权和东林党的反宦官斗争;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陕北起义;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分析“均田免粮”口号的特点,引导学生比较秦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2.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结果,明朝极端专制的政治体制是产生宦官专权的温床。
3.东林党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他们揭露魏忠贤的专横跋扈,目的是为了克服明朝统治的危机。东林党的出现,对中国近代政党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4.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于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对农民经济剥削加重,加上天灾不断,农民被迫起义。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