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及其评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及其评价
背景 |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的侵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的形式下, 传统中国社会中最早作出反映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
产生过程 |
向西方学习思想的产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冯桂芬 | |
“中体西用”概念的正式使用——孙家鼐、张之洞 | |
主张 |
“中学为体”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的“伦常名教”为治国之 本;“西学为用”就是学习西方近代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其中“中 学”是根本和前提,西学是辅助和补充。 |
实践 |
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
评价 |
“中体西用”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很大的局限,但 体现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革的共识。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09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