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学习目的: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重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难点:
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学习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
学习过程: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环境伦理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到底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
2、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
崇拜自然 |
改造自然 |
征服自然 |
谋求人地协调 |
时期 |
采猎文明 |
农业文明 |
工业文明 |
20世纪后半叶 |
生产力水平 |
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 |
生产力不断提高 |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
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
人类 活动 |
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 |
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 |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
人地 关系 |
恐惧和依赖 |
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
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
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
人口 数量 |
十分有限 |
开始增长 |
人口迅速增加 |
人口继续迅猛增加 |
环境 问题 |
不严重 |
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 |
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
3.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