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010-2011学年同步学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知识点一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实质
1.内环境稳态概念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调节作用”、“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内环境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3.理解内环境稳态需注意
(1)内环境稳态在内容上包括组成内环境每种成分的稳定,也包括内环境每一理化性质的稳定。前者如血糖的含量、无机盐的含量、激素的含量等的相对平衡;后者如内环境温度、内环境酸碱度、内环境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不同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正常人血糖含量维持在0.8~1.2 g/l,ph在7.35~7.45之间变化,人的体温始终在37°c左右等。
(3)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机体的调节作用,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4.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人的体温具有如下变化特点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昼夜有差别,但变化量一般不超过1°c。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龄小者高于年龄长者。
(3)不同性别的人体温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
(4)体温也受情绪、劳作、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人的体温在37°c左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就是稳态的一种体现。
知识点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稳态实现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内环境稳态实现的结构基础。
(1)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3)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如: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②胰岛b细胞受损,将导致内环境中胰岛素含量减少,使人出现糖尿病,并出现各种并发症。
2.调节作用是内环境稳态实现的功能基础
(1)机体调节作用的重要性:没有机体的正常调节就没有内环境稳态。如没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调节,血糖含量就不能保持在0.8~1.2 g/l之间。摄取糖后,血糖含量将不断提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