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1.弃医从政
医术救人所济①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②
【解读】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激起了声势浩大的人民爱国运动,推动了当时日趋激烈的维新思潮。孙中山认为“中国人已经有相当的觉悟”,更加认真考察和剖析日益腐败的清朝政府,认为只有推翻满清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曾向友人表示:“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这也促使孙中山从“医人”转变为“医国”之路。
材料显示:①孙中山已经从时局中抓住了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看出改革政治才是救国救人之根本途径。②他对清政府已非常失望,有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趋向。③体现了他投身政治和报国救民之决心。
【注释】①济:对困难的人给予帮助。②陈少白: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号夔石,广东新会人。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兴中会革命史要》是陈少白于1929年完成的,主要记述了兴中会的革命历程。
2.《上李鸿章书》
当今风气日开,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①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②之采……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是治国之大本。……只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事,保我藩邦。……伏维我中堂佐治③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之难,又有行之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用敢不辞冒昧,侃侃而谈,为生民请命,伏祈择施行,天下幸甚。
──《孙中山全集》④第一卷
【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于1894年1月所写,先后经陈少白和上海格致书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