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从医之路
1.我国古代医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①。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七《日者列传》
〔材料二〕范文正公微时②,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为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之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奈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大小生民者,固惟相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在下能及大小生民,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三《文正公愿为良医》
【解读】在中国古代,儒医之间有很亲密的关系,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而这些哲学也是儒家必须了解的知识,所以儒家和医学家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因此,当有一些儒生科举失利后,往往由于生活所迫,去从事医学,有的甚至成为医学大家。以上材料说明:①儒家和医学有密切联系,从事医学也是儒生的选择之一。②儒生从事医学活动,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