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①,1860年②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③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④和开阔的湖面⑤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解读】北京颐和园1998年11月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文化遗产。本材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给颐和园(summer palace)所下评语。评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和世界园林史上的突出地位,是总体把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颐和园的艺术特征的最重要内容。
【注释】①1750年:乾隆十五年,庚午年。②1860年:咸丰十年,庚申年。③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年。④自然山峦:玉泉山、西山等。⑤湖面:昆明湖。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1.湖光山水
〔材料一〕西湖去玉泉山不里许,即玉泉龙泉所潴①。盖此地最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土名大泊湖。环湖十余里,荷蒲菱芡②,与夫沙禽水鸟,出没隐见于天光云影中,可称绝胜……万历③十六年,今上谒陵回銮,幸西山,经西湖,登龙舟,后妃嫔御皆从。先期水衢于下流闭水,水与崖平,白波淼荡,一望十里,内侍潜系巨鱼水中,以标识之。方一举网,紫鳞银刀泼刺波面,天颜亦为解颐。是时青雀④,首尾相衔,锦缆牙樯,波翻涛沸,即汉之昆明、太液⑤,石鲸鳞甲,殆不过是。近为南人兴水田之利,尽决诸洼,筑堤列⑥,为菑⑦为畲,菱芡莲菰,靡不毕备,水篱傍水,家鹜睡波,宛然江南风气,而长波茫白似少减矣。
──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三《西湖》
〔材料二〕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归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恋意,绿荫深处更停骖⑧。
──〔明〕文征明《西湖》⑨
〔材料三〕
瓮山,去阜成门二十余里,土赤⑩,童童无草木……度山前小桥而南,人家傍山,临西湖,水田棋布,人人农,家家具农器,年年农务,一如东南,而衣食朴丰,因利湖也。使畿辅他水次,可田也,皆田之,其他陆壤,可陂塘也,田而水之,其他洼下,可堤苑也,水而田之,一一如东南。本富则尊,土著则重。山后一亩泉,今失去。山上一老寺,破瓦垣,尘像几,无烟火,有额曰圆静,弘治七年,助圣夫人罗氏建也。山下数下武,元耶律楚材墓,墓前祠,祠废像存,像以石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