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雅的昆曲
从昆腔到昆曲
1.昆腔的由来
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弋阳”①。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阳腔”;永乐间,云、贵二省皆作之;会唱者颇入耳。惟“昆山”为正声②,乃唐玄宗时黄绰③所传。元朝有顾坚④,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词,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⑤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⑥、顾阿瑛⑦、倪元镇⑧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⑨,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明〕魏良辅《南词引正》
【解读】《南词引正》是明魏良辅所作《曲律》的另一版本。曾经吴昆麓(明嘉靖时人)校改。这一版本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张丑《真迹日录》中发现的,是文征明写本。该本内容较曲律的其他刊本、钞本文字略多,如对当时各种戏曲声腔流派的论述,即为他本所无。
昆山腔简称“昆腔”。后人谈论昆腔,有将魏良辅称为创始者,如明末潘之恒在《亘史》中谈论“曲派”,说:“自魏良辅立昆之宗”;明末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但《南词引正》告诉我们,昆腔产生于元末,始祖为顾坚。顾坚居于昆山附近,善于演唱南曲,故名“昆山腔”。
【注释】①“昆山”、“海盐”、“余姚”、“弋阳”,是明代中叶以后,盛行的南戏四大声腔。它们都由各自的诞生地点得名。②正声,正宗声腔。③黄旛绰,一作黄幡绰,其生卒年不详。他是唐玄宗时宫廷艺人,擅演参军戏。曾用滑稽风趣的语言讽谏唐玄宗要疼爱自己的儿子和不要打马球,太危险,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信任。安禄山作乱,黄旛绰仍留长安,为安禄山演戏,玄宗自西蜀返长安,亦未加罪于他。传说其晚年流落江南,死后葬于昆山。④顾坚,元末明初的戏曲家。⑤扩廓帖木儿,元末大将。本姓王,小名保儿。沈丘(今属河南)人。察罕帖木儿之甥,自幼被养为义子。从察罕帖木儿组织武装镇压红巾军。察罕帖木儿死后,代为统帅,于至元二十二年(1362)冬,攻破益都。
山东、河南、陕西等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