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从容说课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运动实际上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由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一些地理意义(也称地理现象或地理后果),也必然包含着自转和公转两种因素。本节教材主要讲了三种现象,即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这三种现象或意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学习下节课的基础。
昼夜交替这部分内容,教材分为三步走:首先对昼夜的静态描述。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任一时刻均可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两者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其次对昼夜的动态描述,即昼夜是在不断地交替、变化;最后再进一步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
“地方时”是本课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这一部分牵涉到初中部分的地理经度、时区划分、区时换算等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补充,以加强初、高中地理的知识联系和系统性。在课堂上,教师还应通过一些实例来国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地转偏向力也是本课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教材对这部分作了浅化处理,只讲现象,不讲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图幅、结合事例给学生解释清楚偏向规律即可,不宜引得过深。
本课内容与前一课相比,难度加深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教具和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弄清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时区、区时、
北京时间、四季和五带等基本概念。
2.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义;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简单计算;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五带如何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