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给文字或图像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德育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当地实例让学生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地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地形、河流两大自然要素,教师运用讲画同步教学法,在黑板上绘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轮廓图”“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以及《中国政区》填充图、《世界政区图》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聚落,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变来的。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就是我们这两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教学]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板书)
  引导:关于“区位”的概念,我们在前一单元中就已学过,先来复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