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1.孔子是怎样引导自己的学生的?
提示:回答这一问题要注意结合文中孔子的几句话,明确其用意。
参考答案:“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作出铺垫。“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励曾点说出自己的想法。作为大教育家,孔子以循循善诱的教风构建出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2.孔子评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既有对子路的肯定,也有批评,那么肯定的是什么?批评的是什么?
提示:回答这一问题要注意联系孔子的思想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参考答案:批评“其言不让”,为何?“千乘之国”说明其抱负宏大;“摄乎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极言自己有非凡的治国才能。肯定他的“为国以礼”,即用礼来治理国家,是儒家为政的核心。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3.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提示:回答这一问题同样要注意联系孔子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①从原文可以得出结论,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②从另一个角度,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孔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