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种群》教学设计
王 哲
一、教材分析:
《种群和生物群落》这节安排2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1课时,完成“种群”相关的内容。教材中主要介绍了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三部分的内容。教材在引言的部分首先提出了两个在渔业和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了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重要性。在讲述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时,则与本节引言呼应,介绍了在渔业和害虫防治方面的意义。
关于种群的特征,教材中介绍的是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人口教育,还以小字形式介绍了标志重捕法和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这一点非常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里面提倡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由于课时所限,教材主要介绍了种群的增长,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然后讲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这部分内容很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本节内容与前面第七章种群的概念有关系,同时与后面的第九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内容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