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汇编试题

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资料类别试题

试题汇编试题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haoren@163.com

更新时间2010-3-12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大卫·邓比是美国的一个影评人,他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在《伟大的书》——重读大学的重要成果——中解释这种行为,是因为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西方传统“经典”,是神圣不可侵犯,还是狗屁不是。这些经典作品中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居然能使激进派勃然大怒,恶语相加;又使保守派趾高气扬,志得意满。邓比因此被搞得义愤填膺,却又困惑不已。

    此外,邓比还发现,自己也“正在经历某种危机”。什么危机呢?他说:“我被铸进现代‘活在媒体里’的模子中……我觉得我读过的、懂得的东西在流失。我有的是缺乏知识的资讯、缺乏原则的意见、缺乏信念的本能。”每个人都生活在媒体里,如果说,这就是邓比所谓危机的话,那么,他指的正是那种面对媒体的疲惫感。他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仍然是“认真地阅读”;在他看来,读书“或许可以终止我被媒体吸纳的生活,让我重新找到方向”。

    所以,《伟大的书》不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阅读经典的书,而是一本探讨为何要阅读经典的书。他要我们思考,经典究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如果说这本书对当下的我们确有针对性或现实意义的话,恐怕就表现在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们大家,都面对着邓比曾经面对的问题。巧的是,很多年来,我也一直做着影评人的工作,也曾陷入一种厌倦的情绪,也并非是对电影或影评感到厌倦,而是厌倦于那样一种“镜像社会”的生活氛围,一种被表征和幻象所塑造的、使人得不到真实感的生活。读这本书,我得到一些启发,我想,我虽然没有条件再回大学重读某一门课程,但我可以尽量做到,以平心静气的阅读,抵抗“生活在媒体中”对人的异化。

 

查看更多成套相关资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