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积累对联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一、从有关高考对联谈起:
⑴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格出文科试题,其中有一题是对对子,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学生所对五花八门,有人对“猪八戒”。但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考生周祖谟对“胡适之”,对的最好,得了该题满分。为什么?名词对的工整,以“胡”对“孙,有谐 “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⑵2009年全国高考安徽语文卷第二卷的第19小题: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锦绣 似凝香 万金山
新春对联: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教师办公室:上联:桃李满园春锦绣
下联:黄牛耕地万金山 下联:芝兰绕阶似凝香
二、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⑴什么是对联?对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成为楹联(或楹帖),俗一点叫做对子。
⑵对联起源于何时?发展盛行于何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余庆,人名。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这即是对联的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