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备课教案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备课资料)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lzm_1128@163.com

更新时间2011-4-14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关于虚实说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一切审美活动是虚和实的统一,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

哲学上的虚实说主要源于道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1)申明宇宙的本体——“道”既具有“无”()的属性,又具有“有”()的属性。所谓“无”,即“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极”“无名”。(《老子》142832)也就是没有确定的形体和物象,没有极限和规定。而宇宙造化的妙处却蕴藉其中。所谓“有”,作为“无”的对立方面,即有差别、规定和极限,有确定的形体和物象。正是由于“道”具“有”的属性,才产生出形形色色无限多种的具体事物。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老子》402)肯定“道”是有和无的统一,但有以无为基础,“无”比“有”更根本。

特邀主编老师 李子明 点评: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备课资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