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区2011年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
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
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 a.《古兰经》 b.《罗摩衍那》 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 2.“……我们,向……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誓言说明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强调封建依附关系是: a.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 b.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 c.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 d. 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平等契约 3.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右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贝用于 a.占卜 b.祭祀 c.装饰 d.交换 (买) (贷) 4. 《梦溪笔谈》中提到“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文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5.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6.下列各项中,概括表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最佳的一项是 a.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b.共同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 c.物质、文化交流不断 d. 迁移、杂居、共处、通婚 7.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1)2)3)4) b.1)2)3) c.2)3)4) d.2)4) 8.“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完善科举程序 b.创立行省制度 c.火器名目繁多 d.形成文官制度 9.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