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备课教案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3灯下漫笔(节选)(第一课时)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lzm_1128@163.com

更新时间2011-4-2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从容说课

《灯下漫笔》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文中,鲁迅一方面深入了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得出一个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偏激却又深刻的结论,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另一方面鲁迅思考国民性问题,批判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这两方面融为一体,互相补充构成了文章的主题。鉴赏时,结合背景和鲁迅思想,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一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

特邀主编老师 李子明 点评: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3灯下漫笔(节选)(第一课时)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