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案中心>>语文教案>>语文备课教案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4漫话清高(第一课时)

资料类别教案

备课教案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lzm_1128@163.com

更新时间2011-4-20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从容说课

《谈中国诗》的主体内容是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论证和阐述中国诗的特征。作者钱钟书先生不尚空谈,不作高论,而是在研读大量具体作品的基础上,在文中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傅德岷认为,学者散文有着丰厚的学识、卓越的识见、高超的文字功底。这类散文熔历史、哲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于一炉,但又不是“掉书袋”,而是把典故资料融于行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并且学者散文还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即用现代眼光、现代观念、现代意识去追溯历史文化的足迹,思考当今,从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见解来(见《中国散文的风景》)。钱钟书的《谈中国诗》确实具有上述特点。从文章里可以看到,钱钟书的视野十分开阔。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钱钟书对于中西文化的了解至为透彻,有“文化昆仑”的美誉。在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另外钱钟书对于所涉比较文学十分精通,能把高深的问题通过浅俗的语言表达传输给读者(听众),稚而不奥,俗而不庸。而他所阐述的每一条道理都是言之有据的。全文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诗的特点,他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而是运用各种可能的比拟(诗与画、与音乐、与故事、与传说、与寓言等等),化解读者的疑窦。

特邀主编老师 李子明 点评: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4漫话清高(第一课时)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