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图一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突出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 a.农民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b.土地高度集中 c.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芍陂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5.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丝 b.麻 c.棉 d.毛 6.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7.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8.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 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