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4课 戊戌政变 ★课标要求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新旧势力的交锋;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2、分析评价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光绪帝和维新派推行新政失败的原因。 2、探究戊戌变法的失败和中国近代化道路曲折的关系。 3、对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统治权力,是反动的。维新派试图尝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 2、维新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尤其以谭嗣同为代表的为变法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财富。 3、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漫长曲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经过,教材对比说明了在戊戌变法中新旧势力的交锋情况,阐明了百日维新的失败结局,在史实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关于本节内容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为深入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本课的引言,让学生对“监斩官草草宣布了朝廷的判决,刽子手操起了屠刀……”进行情景想象,让学生看到当时掌权者的残暴、冷漠。然后通过提问“六壮士为什么要遭屠杀?”“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运动为什么会悲壮失败呢?”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和曲折。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