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版》课 题 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 型 复习课教 学方 法 知识自主落实、主体合作探究、重点问题精讲、历史比较讨论 课 时 1课时备 课日 期 上 课日 期 授课人 考试说明解读、知识自主落实、主体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突破 附 记《考试说明》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复习策略》复习本专题时,可采用表格形式,按时间线索梳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把握每一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结合各个历史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进程,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考向预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内容。经济近代化是
高考考查的“永恒主题”,考查涉及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在高考中的地位突出。从内容上看,注重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点。从题型上看,涉及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理论含量较高,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大。预测
2010年高考会向开放性
试题方向发展,以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从经济变动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等;考查内容的载体将更加新颖、灵活。《知识整合》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①解体的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开始瓦解。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洋务运动的发展; ②解体的表现:a传统的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引起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自然经济解体的重大标志);b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自然经济解体的催化剂)。 ③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它准备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奠定基础;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庸。从经济基础上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此时,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更加明显。中国经济成份的组成有:⑴自经自足自然经济(主体);⑵资本主义经济:①外国资本主义(1840年)②官僚资本主义(洋务派的民用企业)③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奕䜣,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①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代表: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②以“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④发展近代教育:目的: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成就: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作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认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作用: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④打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①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前提)②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企业的利润刺激,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资金来源)③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代表:方举赞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想。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1912-1919) ①背景:a辛亥革命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最主要原因)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②表现: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470多家;投资总额增加: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著名实业家:张謇(江苏)、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结局: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③特点:a工业结构、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短暂春天)。 ④影响:a.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动了一系列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与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6年)特点: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表现:①工业部门增多:传统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②产品出口国外:制成的碱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③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935~1936年,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原因:①南京国国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③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发展经济要求。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抗战时期(1937~1945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日益萎缩。原因:①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②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战时体制)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压制)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原因:①美国的经济掠夺(1946年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地位,但她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作用:①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②政治上,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领导和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和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③在思想领域中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促成了近代思想的解放潮流,有利于社会进步。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合作探究》探究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变化①鸦片战争前,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丧失发展的独立性); ③西方列强得侵略,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外国资本主义、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性失去,形成半殖民地经济)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表现:1)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织”“耕”的分离) 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影响:1)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条件(市场劳动力) 2)中国社会经济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的附庸。 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其瓦解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社会 探究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特点和性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贡献?特点:①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使用新式机器生产近代化企业; 洋务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性质: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用劳动制,所以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①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在中国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幼苗,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②军事近代化:兴办了大批军用工业、组建新式军队,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③文教近代化:洋务派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 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探讨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内因和外因)对我们今天振兴民族经济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历届政府的一些鼓励性政策;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人民的爱国热情,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根本原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具体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启示: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条件,因此近代中国要实现近代化必须要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②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工业的重要策略,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实现近代化的重要条件;③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关键。探究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点?材料一:与帝国主义经济比较:而在重工业中,钢铁工业的99%,机械采煤产量的76%,都由帝国主义所控制。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与封建主义经济比较:1920年前后,中国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9%。与内部轻、重工业比较:从1913-1920年期间,民族资本开设的1000余家工厂,约70%属于轻工业。材料二: ①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革命性与妥协性相结合,发展历程曲折。 ②经济结构不平衡,偏重于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多集中沿海、东部地区,内地较少。 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未能革命性破坏封建生产关系)与外国资本相比,民族资本力量十分薄弱;与自然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探究5:依据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历程的影响,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工业化)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政治民主化)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化理性化)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