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的年代,市井的人们囤积的是金银细软,书籍遭受劫难。而那些孤本善本,是民族文化的珍贵遗存。
抗战开始,上海文化人郑振铎眼见许多珍贵的图书毁于兵燹或落入敌手,心急如焚。
而与此同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显露出来——一些藏书家从前不愿意出售的图书,此时因为生计,开始将自己的珍藏抛售市场。郑振铎见此机会,向当时的重庆政府呼吁抢救图书,他把救书当做一场战争。
当时陈立夫任教育部部长,他采纳了郑振铎的意见,拨出专款200余万元,专门用来收购流散出来的孤本善本。
郑振铎开始在战火中救书,由此记下了一本《求书日录》。《求书日录》里记了这样一件事:清初着名藏书家钱遵王《也是园书目》开列了失传的元明杂剧,郑振铎对其心仪不已,他深信它们尚在人间。果然,战火一开,即现身苏州地摊30余册。一得到消息郑振铎马上动身前往苏州,赶到时30余册孤本已被书商孙某所购。听说政府拨专款购书,于是孙某奇货可居,标出一万元的高价,且必须在十几天内交割。后经软磨硬泡,价格降到9000元,但在当时仍是个大数目。可是,郑振铎认为,它的文化历史价值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4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