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对法国而言,是一场可怕的梦魇。希特勒以坦克、装甲车和闪电的战术席卷西欧。踌躇满志的希特勒误以为囊括四海、并吞八方的雅利安人的帝国指日可待,乃绕道马其诺防线,驱兵直指巴黎城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风雨飘摇。
战争是离不开火焰的,烈火中可以飞出凤凰,也会烧焦了乌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张皇失措,总理雷诺在巴黎未被围之前所作的最后一个英明的决定是:让由上校晋升为准将的戴高乐10天后以战争部次长之职于6月9日飞赴伦敦。
戴高乐是心中只有“法兰西”三字,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的伟大人物,他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准将军衔。当形势危急时,在太平景升之世以为重要的一切头衔都无关宏旨。戴高乐就说过,圣女贞德不过是一个平民女子,而她却是自由法兰西的象征。自1940年到1944年5年中戴高乐艰苦卓绝的奋斗,不仅使法国本土的地下抵抗斗争统一到他的麾下,而且使自由法兰西战士与所有的地下英雄们合二而一,其中包括共产党。这表现了将军的高瞻远瞩,使他排除了一切党争的偏见,目标直指:自由的法兰西、战斗的法兰西、独立自主的法兰西,这是全法国人民的未来!也只有凭借法国自己的力量解放法兰西,才是法国这一伟大民族夺回光荣和自尊的唯一道路。当戴高乐有了自己的坦克部队、飞行大队和一支浩浩荡荡的步兵师团和不可计数的地下武装时,法国从战败国走向胜利的光明才突破阴霾。这是不依赖盟国的王者之师,也只有这样,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才不再忽视法国的存在,尽管他们都是反法西斯的巨人,但政治家各有谋略也属难免。譬如罗斯福也曾动过舍戴高乐而取吉罗将军的念头,兵不血刃地帮助盟军夺取巴黎,但这和戴高乐的民族自尊格格不入,严遭拒绝是必然的。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4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