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今海内赖宗庙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后又在今河套地区建九原郡,在两广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共四十郡。郡下设县,《汉书·百官公卿表》“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秦统一全国后,各郡均设守以掌其民。《汉书·百官公卿表》曰:“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县令、长。《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县制在秦代以基本定型,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一种固定的地方行政区划。汉朝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分化项羽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