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近年,国产影片年产560部左右,加上电影频道生产的电视电影107部,实际上中国电影年产已近700部。如果把投资成本3000万元以上的影片称为大片的话,那么,声势赫赫、引人注目的所谓国产大片年产只有几十部,而中低成本则是绝大多数,占年产影片的85%以上。大片起到焐热市场、拉动中国电影产业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作为常态的中低成本国产电影,它们所掩盖的国产电影的问题已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瓶颈。为数不少的粗制滥造之作,裹挟在中低成本电影之中。30%的中低成本电影,观众无法看到。因质量低劣,影院拒放,电影频道亦不收购。究其原因,一是投资人不理性,只是为圆少时的电影梦,集结草台班子所为。二是谁找到钱谁拍片,不按电影艺术规律创作。三是盲目创作,粗制滥造。这些制作送审前,又缺少专业把关,加之电影审查又是底线审查,只要不违背国务院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只能放行。中低成本电影的脊梁之作为中国电影引来尊严。脊梁之作来源有三:一是主旋律作品,因有政府资金扶助和主管部门掌控质量关,普遍达标,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二是新锐编剧和导演,尚无大资本介入,凭借中低成本电影锐意创新,电影新人和后继力量借助中低成本电影而诞生。三是有成就的主创,借助中低成本电影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潜心打造艺术电影。中低成本电影普遍的困局是进入电影市场难。电影市场突出的问题是抓大放小,急功近利。所谓抓大放小,是一窝蜂地抓大片,一个影院即使多厅,也在重复放映那些大片。因为大片票房高、利润大。中低成本电影极少数能够实现市场突破,创造奇迹,少数佳作能在市场“一日游”,而多数中低成本影片则被影院拒之门外,创作者只能望洋而兴叹!在影院放映自己的影片已成为电影创作者的光荣与梦想。然而这个光荣的梦想,因缺少发行费,因电影市场重利轻义,而绝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