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分值: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康熙王朝的世界科学巨擘程启贵梅文鼎,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吴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他活了89岁,却从来没有当过一天官,但身为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的李光地与他成了至交,康熙皇帝一连三次接见他,为的都是两个字——科学。他成了君臣共同奉迎的“老师”。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 1633年,梅文鼎出生在宣城伏村。他天赋很高,“九岁熟五经,通史事”,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五经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是封建时代历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让儿子早早地接触“五经”表明父亲的殷切期望,但儿子却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艰难了。梅文鼎在15岁时被补为博士弟子员,即仅能进地方官学的生员,此后再也没有考取过什么功名。他20岁时结婚,接着,祖父与父亲相继去世,在既要养儿育女,又要守孝的日子里,梅文鼎就再也没有时间与心力去忙于举业了。梅家乃书香门第,所以梅文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读书学习。其父梅士昌,是明末的一名诸生,明朝灭亡后,梅士昌归乡隐居,埋头于学术研究,尤其致力于《易经》的研究。梅文鼎很早就接触《易经》,对易学神秘的数学排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梅文鼎的回忆中,我们发现,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历算专家,还受他幼时私塾先生罗王宾的影响。先生很喜欢这个灵气十足的学生。梅文鼎从先生的解说中明白了:这些看似亘古不变的星宿,原来也是有规律地变化的。至于这个规律变化到底是什么样的,罗王宾还会自己制作天文仪器,模仿天象,直接地模拟给梅文鼎看,直看得梅文鼎专注入迷,废寝忘食。给梅文鼎以指点的另一位“高人”,是其同乡先贤倪观湖先生。他教给梅文鼎的主要是日月交食现象、原理及计算方法。在得到倪观湖老人的赞许后,梅文鼎致力于学习历法的意志更加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