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牛”科学家访谈录记者:在很多人眼中,你是海归科学家的典范。 施一公:每个科学家回国服务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说谁是典范。我反复强调,我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一心只为公,也不是大公无私。不要把所有的科学家都想象得十全十美,这样会让一些年轻人觉得科学家高不可攀,进而失去对科学的兴趣。科学是高尚的,科学家并不一定都是高尚的。 记者:也有一些人批评你回国的动机不纯。施一公: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会改变我回国的目标:培养一批有大志、敢担当的年轻人,改进、改善我们的教育科研环境。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在物质条件方面,我放弃了很多。只是,在美国我能想象到20年后的生活,也许还在做科研,也许已经在某大学担当重任,但这些离我的目标太远,不能成为我全部的追求。回国有强烈的归属感,我觉得回国能做得更有价值。如果这样就被称为回国动机不纯,我无话可说。记者:怎样看待学生称呼你“大牛”? 施一公:我希望多接触学生,希望学生了解真实的我,学生可以批判我,我的缺点毛病很多,爱发脾气,好顶撞,有过做错的地方。 记者:怎样理解“施一公效应”? 施一公:这是对我的鼓励,我当然希望影响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客观上我也带动了一些人回国。改善国内科研环境的事情我从回国第一天就在努力做了。但是,我觉得效果还不够明显。 记者:如果给学生上思政课,想讲什么? 施一公:一半个人经历,一半国际形势,足矣。不讲理论! 记者:有人说,你是美国国籍,凭什么给学生讲思政课、讲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