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流浪到上海时的黄永玉名不见经传。每个月的房租是50元,而他发表一幅木刻画才5元稿费。一天,得知比自己大20岁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和自己住在同一条街上,他激动万分,便带着十几幅木刻画去拜见臧克家。臧克家认真地翻看完了他的画,说自己非常喜欢,想替他送去发表,臧克家随即按照当时报刊的最高稿酬标准,付给他稿费。后来,那十几幅木刻画绝大部分都没能发表,但臧克家从没在他面前提过。
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唐弢,那时是上海邮局的高级职员、部门领导,黄永玉每次一到上海邮局,唐弢无论有多忙,都会立即放下手头的活,帮他处理稿费。唐弢还多次带着黄永玉在上海四处奔走,找到一些有钱人,然后让黄永玉替他们画像,好多挣一点钱。这也使得黄永玉对那个宏大的“政治”,有了很淳朴的理解:“我们不讲什么党不党,他们就像我的叔叔伯伯一样。这时候他们如果要我为了革命去死,我也会。”对这位年轻版画家的关爱,自然有同属于“左翼”文化战线的政治色彩,但更多的,也还是与那些文化人出自人性本质的善与美有关。
资源难易程度:★★★★★★★★★★★★★★★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4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