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肖邦之“绝”
杨燕迪
肖邦之“绝”,总体上表现为将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艺术追求统帅在一起,由此达到了一种几近不可思议的矛盾统一。
在肖邦所有二百余首作品中,无一不包括钢琴。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只为钢琴写作的作曲家。这不禁令人想起多年后另一位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悖论言辞:“我对自己的行为划定的范围越小,为自己设定的阻碍越多,我所获得的自由度就越高,其意义也就会越大。”肖邦在这个看似单色狭小的黑白键盘中,“螺蛳壳里做道场”,营造了一个怎样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其孤冷,其雅致,其精美,其诡变,正与贝多芬、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马勒等体量庞大的巨人反其道而行,但在艺术质量上又毫不逊色。表达媒介的单一性与表现内涵的丰富性——肖邦之为肖邦,两者的同时存在必不可少,缺一不可。
浪漫的随意自如与古典的严谨逻辑,这两种看似完全对立的风格范畴居然同时共存于肖邦的作品中,且相互支持,彼此交融。肖邦那些宛如滑丝的装饰花腔,那些匪夷所思的音型变织,那些似是顺手拈来的即兴式进行,这些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音乐表层之下,却潜藏着坚固、严格、扎实而规范的声部结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肖邦的低音写作从来都遵循着严谨的导向感,并与高声部始终形成良好的对位关系。在我看来,这里的矛盾统一简直是肖邦音乐趣味的缩影写照,也是其美学思想的无言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