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在线留言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学案中心>>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导学

《原创》江苏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导学案:3.1报任安书(4)

资料类别学案

学案导学 

提供方式扣点

下载扣点1 (立即充值

教材版本苏教版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二

上传人san

更新时间2014-11-03 18:35:21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收藏

| 更多

最新资源

基本信息   在线预览

《原创》江苏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导学案:3.1报任安书(4)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二:课前预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望仆不相师(怨恨)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 b.幸勿为过(错误) 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 c.不可胜记(尽,完) 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显露) d.不复与言(说话) 新沐者必弹冠(洗头)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曩者(rǎnɡ) 剖符(pōu) 系狱(xì) 倡优畜之(xū) b.阙然(què) 愠色(wèn) 卜祝(bǔ) 定计于鲜(xiān) c.桎梏(ɡù) 倜傥(tǎnɡ)强颜(qiánɡ)怯夫慕义(qiè) d.囹圄(yǔ) 沉溺(nì) 赭衣(zhě) 贪生恶死(wù)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蝼蚁 槛井 震恐 文史星历 b.文采 诎体 发愤 王侯将相 c.缧绁 钳奴 绳墨 义气用事 d.鞭箠 枝体 辞令 权倾五伯 三:课堂研讨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分析课文4-6段 第4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 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 ,只有 ,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 ;都是作者 ,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 ,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 ,并以此 ! 第6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 ,只能 ,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 。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3、写作技巧 全文融 、 、 于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括,都为议论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悲切郁闷,溢于言表;“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火山爆发,如江涛滚滚。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4、问题探讨 1.司马迁以非凡的毅力,忍辱负重,“就极刑而无愠色”,完成了巨著《史记》,为人类文化留下了宝贵财富。但《三国演义》中,竟出现了“武帝不杀司马迁,致使谤书流传于世”的语句。从历史的另一个侧面看,我们该怎样评价汉武帝不杀司马迁,反而任命他为中书令这件事? 备 注

特邀主编老师 1018619562@qq.com 点评: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资源难易程度:★★★★★★★★★★★★★★

成套相关资源
下载过本资料的用户还下载过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